2016年度宁波市职业教育教学类优秀获奖论文公示的通知
根据《关于做好2016年度宁波市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甬职学[2017]1号)文件精神,经研究,现将2016年度宁波市职业教育类教学优秀获奖论文予以公示。
一、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对报送的教学类论文进行隐名、公正的评选。现评选出教学类获奖论文一等奖36篇、二等奖74篇、三等奖114篇,共224篇。
二、在公示期限内学校、个人如对拟获奖论文有抄袭等异议的,可来电、来信向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秘书处反映,上午9:00至11:00时,下午2:00至5:00时。电话:87348635,通讯地址:宁波市和义路129号,邮编:315100。
三、如作者姓名、学校名称、论文题目文字有误,也请来电更正。更正内容可编辑手机短信至13008946669。
四、本次获奖论文公示期限为5个工作日,从5月22日至5月29日为止。
附:2016年度宁波市职业教育教学类获奖论文名单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二O一七年五月二十二日
2016年度宁波市职业教育教学类优秀获奖论文名单
一等奖:36篇
郭 治 |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 | 读到深处,“感”自从中来——文本阅读深度解读对感受力培养的作用 |
戚寅牮 | 宁波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缺失的诊断及补救 |
程冬梅 | 奉化区技工(旅游)学校 | 对比小说人物形象,解读人物思想意识——以香雪和翠翠为例 |
张雪城 | 镇海职教中心 | 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内涵提升策略与成效研究 |
王明强 |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 《目送》中“门”意象的分析与教学 |
汪 慎 |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 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少一些“套路” |
王炳炳 | 鄞州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 以数学建模为载体培养中职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
李祝峰 | 鄞州四明职业高级中学 | 刍议中职数学模块的“三活” |
邹旭央 |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 有效的“留白”与巧妙的“补白”——浅谈在数学课堂中引领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 |
马 腾 |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 信息技术和数学建模融合教学的案例研究 |
寿雯超、 桂 盼 | 宁波外事学校 | 运用“背靠背式”听写策略提升中职德语课堂教学成效的探索 |
张 莉 | 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 宁波本土化校本教材开发的行动研究——以《中职旅游英语口语》为例 |
戚银萍 |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 校企合作下中职英语“三学一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究 |
王亚达 |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中职学校实施体育拓展游戏教学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
许 力 | 宁波经贸学校 | 中职优秀体育竞技团队建设的路径与机制研究——以XX学校田径队为例 |
蒋 磊 |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中职学校历史和政治分科式整合的思考和实践 |
王 伟 |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 中职工美专业Office软件学习在VI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方爱平 |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电工电子专业教师校本培训的规范化探索 |
林如军 | 宁波市职成教教研室 | 对《桥式整流电路》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 |
郑科薇 |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 中职建筑“参与式工作坊”的实践教学初探——以《建筑构造》课程为例 |
楼红霞 |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 选择性课改下中职《会议组织与管理》选修课教师的教学智慧 |
张 玲 |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 匠心育童趣——谈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装饰画教学中的尝试 |
陆松波 | 慈溪市锦堂高级职业中学 | 《车·锦堂》汽修创新创业连锁平台搭建的实践研究 |
叶碧琼 |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析 |
金奕成 | 宁波经贸学校 |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云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 |
赵琳琪 |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 实施“厨房5S管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
邬磊磊 | 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手分层选拔机制与标准的探究----以中职客房中式铺床项目为例 |
董伟英 |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 中职服装专业“分梯度达标”技能实训的实践与研究 |
朱丹红 | 宁波经贸学校 | 浅谈“工匠精神”在中职财会教学中的运用 |
张 艳 | 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 如何有效构建现代学徒制评估机制的探索研究 |
祝朝映 |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 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以word中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制作》为例 |
朱 寅 蒋益萍 | 余姚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 基于文化认同感培养的平面设计技能提升教学研究 |
陆凌霄 | 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 | 中职选择性课改信息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初探 |
许 秦 | 宁波技师学院 | 宁波地区数控加工专业人才需求与一体化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
俞 挺 蔡成振 张忠林 |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 |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分层过关教学法”在钳工实训中的研究与实践 |
王铁军 |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 职业技能竞赛助推普车实训教学的实践研究 |
二等奖:74篇
俞冬娜 |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 “仿真化”的中职语文应用文微课开发与应用初体验 |
叶建军 | 鄞州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 案例教学研究:修辞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 |
江 晴 |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 “虚实相映”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史怡青 | 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 英雄的多元解读——《丹柯》课例分析 |
高延丰 | 宁波外事学校 | 基于愿景引领的中职语文教学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
任铮铮 | 宁波外事学校 | 微课在选读课文教学中的应用-----以《父亲的手提箱》为例 |
王 敏 | 镇海职教中心 |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葛婷婷 | 象山县技工学校 | “中间开花”绽放课堂的精彩 |
余苏宁 | 宁波经贸学校 | 故事情境:中职写作教学“支架”设计的探析 |
马俊敏 |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 案例导入·问题引领·拓展内化——例谈哲理散文的阅读教学 |
徐慧敏 | 宁波经贸学校 | 用生活和经验引入数学概念 |
李 艳 | 宁波经贸学校 | 以“微”见著,大“道”至简—浅谈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中的应用 |
毛敉芝 | 鄞州四明职业高级中学 | 基于数学建模的课堂提问“艺术攻略” |
何耀萍 | 鄞州四明职业高级中学 | “幕课“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 |
汪鸿波 | 宁波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 中职数学复习课如何创新——以《数列复习第一课时》为例 |
王琴芳 | 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 | 创设中职原生态数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
王亚萍 | 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 | 提问·突破·升华——以“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为例 |
楼 莺 |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浙江省单独考试典型数学试题剖析与高三教学建议 |
朱波静 康文龙 | 奉化区职教中心学校 | 向量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研究 |
李春明 | 宁海职教中心 | 如何在概念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探究 |
王 佳 邢 艳 |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 | 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数学素养——思维导图在技工院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楼维波 |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 依托“百词斩”软件 提升词汇记忆效果 |
翁燕华 |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 岗位导向 学科融合——服务类专业英语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
王晓成 |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 浅谈职高英语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
周婴昊、 邱 盛 | 宁波外事学校 | 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实现语言、技能两手抓——以全国英语技能大赛集中培训为例 |
任 枫 | 宁波职教中心学校 | 中职英语选修课活动设计实例及启示—以浙江省英语年会公开课和宁波市三新课堂为例 |
姚 萍 |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 浅谈中职英语阅读选修课教学策略 |
张丹丹 |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 中职学校体育活动发展性评价方式构建 |
余跃吉 | 慈溪市锦堂高级职业中学 | 职业高中校园足球发展特征研究 |
彭银友 | 镇海职教中心 | 以篮球社团为载体开展“契约式”教育的实践研究 |
施银屏 |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 以纸飞机为起点,科技模型在中职课外体育活动课中的全新尝试 |
陈 洁 | 宁波外事学校 | 关于任意性选修课的思考与实践 |
任典跃 | 象山县技工学校 | 四字真经助力竞赛选手破茧成蝶 |
励博文 | 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 | 剪纸艺术在职高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
袁秀娟 |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 | 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管理的践行 |
辛艳凌 | 宁波职教中心学校 |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三轮驱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田小波 | 奉化区职教中心学校 | 可视、通用、可替――《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用具开发应用研究 |
董丽丽 | 奉化区职教中心学校 | 浅谈“角色扮演”在电子电工的课堂中的应用 |
邹豪然 |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 浅谈中职涉农专业选择性课改的理性选择 |
陈海军 |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开发 |
孙 达 |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 基于移动学习的中职建筑课堂教学探究 |
史碧静 | 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 “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职文秘教学——基于文秘实训课的分析与思考 |
张银燕 |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中职舞蹈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
蔡丹亚 |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 童话剧走进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堂——生成最适合的童话剧选修课 |
王亚臻 | 鄞州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职高音乐实践体系的构建研究 |
郑科艳 | 鄞州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 声之引领 乐之畅想 声乐教学中引发学生想象的实践探究 |
翁立东 | 象山县技工学校 | 中职汽修专业技能若干问题刍议 |
胡科迪 | 慈溪市锦堂高级职业中学 | 破解汽修课堂理实一体教学困局的思考 |
江文渊 | 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 “情景引导法”在中职汽车商务教学上的应用探究 |
陈 佳 |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在营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陈 应 | 鄞州四明职业高级中学 |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项目的实施与思考 |
项晓园 |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 | 浅析基于OTO教学模式的技师学院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
俞东晓 | 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 | “三位一体”有效课堂建设——探索新型外贸商函教学模式 |
周建平 |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 非遗传承教学与中职生余姚粉塑创新创业 |
张梦茜 |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 谈前厅高考技能“螺旋提升方案”的实践运用 |
葛更镐 | 宁海职教中心 | 小乡镇,大情怀——浅谈在中职《模拟导游》课程中融合家乡情怀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
金雪丽 | 宁海职教中心 | 基于“工匠精神”视阈下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探究 |
吴 钦 |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 草木染传承路径之校本课程研究 |
胡伟英 | 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 坚持两手抓,强化服装部件制作技能教学成效 |
李帅女 |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差之毫厘 谬之千里-论中职财会专业账务处理技能中的极致细节 |
朱卓旦 | 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 “小老师制”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中职高三财务管理问卷调查的分析 |
戴明主 | 象山县技工学校 | “多维度叉车训练项目生态圈”的教学探索_ |
陈 红 |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 “E+1”课堂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
朱震华 | 余姚第五职业技术学校 | 微生活,微课堂——浅谈中职计算机课堂“微”运用 |
汤玲玲 |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 巧用资源 “玩”转PS——浅谈中职数媒专业PS教材资源的补充运用 |
陈 斌 |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 初探TPACK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以《photoshop羽化的应用》一课为例 |
余挺挺 | 宁波职教中心学校 | 整合教学资源 拓展教学时空——基于MOODLE翻转课堂模式在《摄影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
沈 绮 | 宁波职教中心学校 |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开发实践探索 |
林 蓉 | 宁海技工学校 | 也谈技校计算机课堂语言评价艺术 |
马丽霞 |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 重视技术手册应用提高中职专业教学 |
刘 敏 | 象山县技工学校 | 企业环境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探索 |
陈 超 | 象山县技工学校 | 浅谈中职机械识图课中3D技术的融入 |
张 颖 | 奉化区职教中心学校 | “5+1实践性教学”中职数控技能培养新探究 |
翟建强 |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基于浙江省中职教育课改背景下数控专业选择性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三等奖:114篇
王卓君 |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 构建班级阅读共同体,提升中职生阅读能力 |
励珍英 |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 回眸一阅百媚生 为有源头活水来—谈中职高三学生习得语文教材中的人物描写表达技巧 |
钱珍一 |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 微探究教学在经典文本中的运用初探——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为例 |
陈 颖 | 宁波经贸学校 | 自我效能启示下的中职语文写作多元优化探究 |
杜福强 | 镇海职教中心 | 乡土视阈下中职校本课程构建的误区与思考 |
陈巧丽 | 宁海职教中心 | 新闻评说——提高中职学生的议论能力 |
王 燕 | 奉化区技工(旅游)学校 | “留白”艺术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沈舟宇 |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 人物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例谈 |
丁玲苹 |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 “张”“弛”须有度,“理”“感”巧相融 |
陈金跃 |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 分层、分类、分阶段——“阅读漂流本”指导课外阅读的设计与思考 |
钱玲玲 | 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 | 潜心会文本,融情悟人文——中职生幸福语文课堂打造例谈 |
薛卯颖 |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重话“琵琶行”—传统诗歌的创新教学初探 |
谢苗 | 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 基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友情教育渗透 |
顾乔娜 | 鄞州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 让中职语文课堂成为培育现代工匠的温床 |
管凌燕 |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 中职语文“小语种外文+节选”式课文教法探析 |
童 萍 | 宁波技师学院 | 表现性评价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郑映群 |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 | 基于五星教学模式的职校立体几何教学设计 |
聂德升;黄浙剑 |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 | 中职文化课(数学)专业化教学的探究 —以机械(模具设计)专业为例 |
陈建栋 |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 中职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
周秀梅 | 余姚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 分层分组合作学习——中职数学有效学习方法 |
郑勇海 |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 初探中职数学建模,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
周 蓉 |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数学建模教学初探——以“函数图像建模”为例 |
郑 琰 |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差异教学——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为例 |
李 安 |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 中职趣味数学课堂的教学研究 |
王丽丽 | 宁海技工学校 | 巧引渠入田,妙架连接桥——分数指数幂概念教学案例分析 |
陶彩南 | 宁海职教中心 | 巧用信息技术,为中职数学评析课增彩添色 |
易湘红 | 奉化区技工学校 | 中职数学课堂信息技术运用的策略探索 |
马银可 |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 对中职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 |
俞莹莹 |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 怎样处理新课程数学与传统数学的关系 |
谢宇英 | 慈溪市锦堂高级职业中学 | 数学建模在中职课堂的例析 |
张月意 |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 浸入式教学 打造烹饪英语课堂生态圈 |
任文倩 |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 选择性课改下“项目教学法”在英语选修课中的运用 |
高 珺 | 镇海职教中心 | 差异化教学在中职英语阅读课作业设计及评价中的应用探索 |
周幼娜 | 宁波职教中心 | 以第二课堂为突破口,让英语活动起来——中职英语第二课堂模块化实践与研究 |
易长荣 | 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 | 中职英语“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思考 |
徐春华 | 宁波外事学校 | 功能与案例:浅谈中职英语课堂导入活动的设计 |
雷 蕾 | 宁波外事学校 | 中职德语教学中的项目活动管理 |
贺臻臻 | 宁波外事学校 | 以互联网思维优化中职法语多媒体教学 |
游必中 |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 教中寓策,学中得乐——浅谈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和运用 |
戚云娇 | 慈溪市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 | 浅谈思维导图在全国英语一级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
徐方芳 | 慈溪市锦堂高级职业中学 | 关于中职英语有效作业设计的思考和实践 |
罗 潇 | 鄞州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 “微”风徐来 “课”为生开——中职英语微型课教学初探 |
薛柳茵 |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 手机app英语趣配音用于辅助中职口语教学的研究 |
黄家垒 | 宁波技师学院 | 技工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探讨 |
黄梨丽 |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 将健身房课程引入职高体育教学的可行性探讨 |
叶青青 |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 让中职学生用走来锻炼身体 |
徐慈军 | 宁波经贸学校 | 对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探究 |
施雪清 | 镇海职教中心 | 基于“会与不会”两种状态的运动技能教学略论 |
朱爱玲 | 鄞州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 学前幼儿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
王 静 | 宁波经贸学校 | 中职创业教育落实教学目标的实践与思考—以《打造优秀创业团队》课堂教学为例 |
潘孝益 | 宁波海洋职业技术学校 | “三味一体”理念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肖 萍 | 宁海技工学校 | 分组分层游戏教学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
张德荣 | 宁波外事学校 | 运用矛盾分析法谈“兴趣”对学习的作用 |
鲍 薇 |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 论色彩静物教学中的教与学 |
王美丽 | 慈溪市锦堂高级职业中学 | 如何培养学生严格的造型能力 |
王丹浓 |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 | 如何提高技工学校《电子实训》的课堂效率 |
张燕峰 |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微课教学设计研究 |
魏丽娜 |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 《电子技能》课程教学中微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 |
杨邦军 |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 电工技能高职考“一次通电成功率”提升的策略与实践 |
鲁爱生 |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 探索中职校综合实训的实施可行性——PLC制作项目的开发 |
童叶群 | 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 试论《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策略 |
竺莉莉 |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 | 浅谈建筑装饰实训课中的“匠心” |
叶 丽 |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 基于“A+课堂派”移动端学习课堂的设计与应用 |
朱晓燕 楼红霞 |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 感悟习近平主席讲话的语言魅力追求教师上课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 |
孙飞燕 | 宁海职教中心 | 刍议在职校文秘专业写作教学中调节学生学习状态的策略 |
何燕卿 |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 奥尔夫教学法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周荣芬 | 宁波经贸学校 | 走进艺术场馆 分享快乐教学――探索“文教结合”背景下的中职课堂新模式(艺术) |
刘思思 | 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 | 分步实施 阶段推进 ——中职视唱教学的实施与思考 |
陈益萍 | 慈溪市锦堂高级职业中学 | “分层教学”在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探究 |
徐 敏 | 宁波外事学校 | “一课一题”模式下的钢琴课教学初探 |
刘艳飞 |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 信息化教学化解实训课“僧多粥少”难题 |
王松波 | 慈溪市锦堂高级职业中学 | 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实践教学初探 |
胡建峰 | 慈溪市锦堂高级职业中学 | 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差异性的思考与策略 |
王瑞君 | 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 中职汽修专业中德教学合作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郑钰萍 | 余姚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O2O教学模式的探究 |
叶卫军 | 宁波职教中心 | 电商专业工学结合“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叶碧琼 |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四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
叶 丹 |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 激活你的创新思维 |
谢景波 | 宁波经贸学校 | TARGET模式下提升外贸专业理论复习效能策略的几点思考 |
刘云芬 | 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 中职外贸专业技能大赛训练有效途径探索 |
周晓芳 |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 谈中职礼仪教学游戏“元素”设计策略 |
毛妙宏 | 宁海职教中心 | 置身情景,愉悦求知——浅谈情景模拟在导游应变题中的应用 |
毛金春 | 奉化区技工(旅游)学校 | “BYOD”应用于专业课堂教学的实验分析 |
田莉娜 | 奉化区技工(旅游)学校 | 基于职业胜任能力培养的导考"五入法"策略探讨 |
李希平 | 鄞州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 烹饪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张丹颖 |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 基于智慧旅游的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
林益娜 | 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 笔墨当随时代,图形彰显未来---浅谈服装效果图手绘的技能辅导 |
郑双飞 | 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 循环优化式CLO3D软件教学案例分析 |
张益女 | 慈溪市锦堂高级职业中学 | 经典旗袍现代解读 |
沈文丹 |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 工匠精神在技能高考复习中的渗透 |
沈莎莎 | 宁海技工学校 | 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出纳实务》教学中的探索 |
王晓燕 | 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 | 中职《财务管理》分层教学模式探究 |
杜乐飞 | 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 浅谈基于市场需求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策略 |
冯 期 | 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 论大赛背景下的中职叉车驾驶教学策略 |
汪群妃 |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 借力蓝墨云班课,打造教学新模式 |
陈 芳 姚金桓 | 余姚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 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
陆益军 | 余姚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 以Vsphere架构校园虚拟化服务器的实践 |
冯 娜 | 余姚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 浅谈中职计算机课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 |
邬丽华 | 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 | 云班课,我的翻转之旅——移动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的初探 |
鲍作宏 | 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 | 基于Moodle平台的信息化课程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周春杰 | 宁海职教中心 | 论“互联网+”思维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
李巧波 | 奉化区技工(旅游)学校 | PBL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
王若飞 |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 浅谈蓝墨云班课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以循环结构For Next一课教学为例 |
葛生生 |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基于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研究 |
裘红军、夏琦男 | 宁波技师学院 |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 |
范斌瑜 应钏钏 田明清 |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 | 关于运用信息化技术翻转技校数控维修课堂的探索 |
邵光东 |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 巧解 机床报警 |
姚炯炯 |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 浅谈2016年技能高考和面向人人后的中职工具钳工实训 |
孙动策 |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 “AB班”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专业实训中的应用 |
康海珍 | 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 发现“痛点”寻找“抓点”──浅议机械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问题与对策 |
陈 浩 | 宁海技工学校 | 浅谈UG在《塑料成型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陈浩 |
黄寒青 | 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 | “宁波制造2025”背景下县域中职机械专业建设的思考 |
卢巨星 | 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 | 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实践课的应用 |
徐 敏 |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